美人去后花馀床:家具与陈设
《艺术与社会》第六讲
家 具 与 陈 设
我 们 周 六 见
pic via 古书画复制人王赫
比利时人Philippe De Backer大概是全世界最想活在明朝的人之一,从1989年开始,他上百次踏上中国的土地,着力收藏那批明代和清早期在文人指点下制作的明式家具。中国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特为其收藏房间题写室名——“侣明室”,英文为:“Living With Ming”。
为什么业内认为明代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巅峰期?中国古代家具使用何种材料制作?是否存在家具设计一说?古人怎么做空间陈设?皇帝用的家具和一般人有什么不一样?……这些问题都将在周六的课上解开。
家具是人类文明生活必需,其历史遗存是文明的坐标。而其中,坐具是家具中的原点,引导着其他承具、庋具、卧具、杂具等家具的制作技艺及摆放。坐的历史就是中国家具的发展史。家具的式样是根据生活起居方式来配套设计的。自宋以后,家具的形制在一千多年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,因为人们坐的姿势没有发生变化。对更早之前的古人来说,他们坐姿如何?
亚洲蹲与葛优瘫,这样的休息姿势骄傲放纵,但礼数不周。
我们可以从亚洲蹲与葛优瘫中猜测早期不雅姿态的雏形。蹲踞,两腿分开,临下蹲坐状。箕踞,两脚张开,两膝微曲地坐着。都是不拘礼节、傲慢不敬的姿态。然而我们不禁要问,怎么坐才“对”?
《礼记·曲礼》:
若夫坐如尸,立如齐。
《礼记·士虞礼》:
祝迎尸。
如尸,迎尸,看着害怕。简单翻译一下,就是要坐得安祥、尊贵、端正,如同再现祖先神灵的庄严和肃穆那样。彼时坐在用竹篾、苇草等编织的方片物上,筵粗糙,席精细,称着地铺设者为筵,铺在上面者为席。殷商晚期,跪坐作为主要坐姿而确立下来。
孔子(真的)曾经曰过:
席不正,不坐。
秦始皇坐俑
而汉代坐席礼仪以东为尊,西汉时,有“榻”之名,至东汉,“坐床者不可胜当数”。
唐 阎立本 《北齐校书图》 局部 原为杨子华所作
到了汉代开始出现一种叫“胡床”的坐具,它是当时唯一的一种高形坐具,可知当时臀腰开始用功,腿部得到解放,出现了垂足坐的形式。垂足坐源于古代埃及、印度等国,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土,战国开始人们比较习惯坐在高出地面的床上,高足坐具在唐代时才成为较正式的宴饮场合,宋代时成为标准。
唐 阎立本 《北齐校书图》 局部 原为杨子华所作。坐榻已具备了足家具高、宽、大的特点。这时期人们坐的姿势也有所变化,更多的不是采用跪坐形式,而是两腿朝前向里交叉盘屈。
必须祭出五代顾闳中所描绘《韩熙载夜宴图》,画中家具最为齐全,中国座椅的基本结构已经确立。
明至清前期才美工良、造型优美的家具不胜枚举。尤其是从明代嘉靖、万历到康熙、雍正(1522-1735)这二百多年间的制品,不论从数量来看,还是从艺术价值来看,称之为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当之无愧。欢迎来课上细品。
南宋 刘松年 《松荫鸣琴图》
坐具和人们的行为互相影响,共同发展,坐具逐渐代表地位。课上还将延展到桌案、柜架、床榻、屏风等等,围绕家具的制作、设计、陈设,共赏明朝家具巅峰与帝王日常。习惯了使用现代家具,如果能看懂中国古典家具之美,也许我们也会像那位比利时藏家一样,想回到明朝生活。本周六依旧有艺术相伴,我们坐稳坐好,共同感受。
←清式紫檀椅 →17世纪初黄花梨木及乌木六角梳背椅
好家具如同艺术品,复活美感,如同宝贝,代代相传。
/ 授 课 老 师 /
鲍文炜
策展人 | 策展人
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,基于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去传递古代社会全貌。
相信历史不唯庙堂之高,阡陌街衢、布衣黔首之中更有故事;艺术中的生活妙趣,社会风俗,信可与君开怀共赏。上课风格严谨不失风趣,紧张不失活泼。
🔴 第五讲上课时间:7月6日周六10:30-12:00
上课地点:上海市愚园路1107号四楼创邑空间
期待你来到中国古代画作中与历史邂逅,
借机思考我们是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?
/《艺 术 与 社 会》课 程 表 /
第一讲:淡妆浓抹总相宜:妆容与美色
第二讲:开箱验取石榴裙:服饰与时尚
第三讲:谁于画间曾知味:饮食与饕餮
第四讲:未能忘情于诗酒:派对与雅集
第五讲:我与狸奴不出门:花鸟与宠物
第六讲:美人去后花馀床:家具与陈设
第七讲:西方残照此像中:帝王与权力
第八讲:结课特别导览
本节课程 🔗点击链接购买
完整课程 🔗点击链接购买
↓关于课程与导览咨询,请添加ARTPASS课程顾问↓
——其他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——